发布日期:2025-08-16 18:25 点击次数:128
来源:补中益气丸来源于金元时期李东垣所著的《脾胃论》中的补中益气汤,是在该经典方剂的基础上经过剂型改良而成。李东垣认为 “脾胃为元气之本”“脾胃伤则元气衰,元气衰则人折寿”,故创立此方以调补脾胃、升阳益气。
成分:主要成分为炙黄芪、党参、炙甘草、白术(炒)、当归、升麻、柴胡、陈皮。辅料为生姜、大枣等。方中炙黄芪补中益气、升阳固表,为君药。党参、炙甘草、白术健脾益气,协助黄芪以增强补中益气之功,为臣药。当归养血和营,使诸药补而不滞;陈皮理气和胃,使补药不致壅遏气机;升麻、柴胡升举清阳,协助君药升提下陷之阳气,共为佐药。生姜、大枣调和脾胃,为使药。诸药合用,共奏补中益气、升阳举陷之效。
功效与作用:
补中益气:用于脾胃虚弱、中气下陷所致的体倦乏力、食少腹胀、便溏久泻等病症。通过补益脾胃之气,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,改善消化吸收能力,从而缓解因脾胃虚弱引起的各种不适。
升阳举陷:可治疗脏器下垂,如子宫脱垂、脱肛、胃下垂等,通过提升下陷的中气,恢复脏器的正常位置和功能。此外,还可用于治疗久泻、久痢等病症,因脾胃虚弱、中气下陷,导致肠道功能失调,出现泄泻、痢疾迁延不愈,服用补中益气丸可起到升阳止泻、止痢的作用。
副作用:
上火:方中黄芪、党参等为温补之品,若服用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,可能导致体内火气上升,出现口干舌燥、咽喉肿痛、牙龈肿痛、大便干结等上火症状。
胃肠道不适: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胀、腹痛等胃肠道反应,可能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有关,一般饭后服用可减轻症状。
其他:过敏体质者可能对药物中的某些成分过敏,出现皮疹、瘙痒等过敏症状。另外,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,以免影响病情恢复或加重发热症状。
用法用量:口服。小蜜丸一次 9g,一日 2 - 3 次;水蜜丸一次 6g,一日 2 - 3 次;大蜜丸一次 1 丸,一日 2 - 3 次。具体用法用量可根据患者年龄、病情等因素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调整。
规格剂型:
规格:大蜜丸每丸重 9g;小蜜丸一般每瓶装 120g;水蜜丸有每 100 粒重 20g 等规格。
剂型:主要有丸剂,包括大蜜丸、小蜜丸和水蜜丸等剂型。不同剂型在吸收速度和服用方便程度上有所差异,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适合的剂型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